农田水利建设:护卫粮食连年丰收的命脉

农田水利建设:护卫粮食连年丰收的命脉

2016-08-02 15:25:48

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历史性地实现“十二连增”,比5年前增产1500亿斤,增长率达13.7%。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丰收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好赞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上形势最好、投资最大、发展最快、创新最多、成效最大的五年,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史无前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速发展,农业智能灌溉改革深入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迭起,为“三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水利基础。

在辽宁朝阳北票市哈尔脑乡新亭村,村主任曲正荣在玉米地里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这几年国家帮助我们搞节水滴灌,今年这里的亩产仍可达900公斤。这么旱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收获,节水滴灌真的很了不起,我们非常满足。”

2015年辽沈大地出现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一根根细小的滴灌管带,成为百姓与旱情抗争的最有力武器,也成为农民增产增收、告别“望天收”的“法宝”。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是水利针对粮食稳产增收给出的解决之道。

2012年,《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对推进节水智能灌溉发展农业节水,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和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我国节水智能灌溉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行动全面实施。新疆、黑龙江、河北等地探索出大田作物膜下滴灌、大型喷灌机组灌溉、管道输水、IC卡智能管水等技术模式。内蒙古通辽市等地,通过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实现了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十二五”期间,我国净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 000多万亩,形成年节水能力1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2015年的0.535。节水灌溉成为农业稳产增效的根本之策。

树高千尺,命在根基;粮产万担,脉在水利。“十二五”农田水利畅通命脉,护佑根基,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做出了水利贡献;“十三五”,农田水利建设必将牢记使命,创新发展,为2020年基本建成与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奋力前行,再谱新篇。


上一篇:田学斌出席第28届全国水利系统工...
下一篇: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田水...

分享到